北交所“连续挂牌满12个月”标准:虚招还是实招?

元描述: 北交所“连续挂牌满12个月”标准是否形同虚设?本文分析了昆仑联通在沪市主板撤单后迅速转战北交所的案例,揭示了标准背后的“猫腻”,并探讨了标准设置的合理性和对新三板发展的意义。

引言:

北交所设立之初,以其相对较低的门槛吸引了众多在A股市场折戟的IPO公司。然而,北交所并非直接接受这些公司的上市申请,而是设置了“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门槛,要求公司在全国股转系统挂牌满12个月,并属于创新层挂牌公司,才能申请北交所IPO。这一标准的设置,一方面意在避免与沪深交易所争夺上市资源,另一方面也旨在支持全国股转系统,尤其是创新层挂牌公司的发展。然而,近期昆仑联通在沪市主板撤单后迅速转战北交所的案例,却引发了外界对该标准“形同虚设”的质疑。

昆仑联通的案例:标准背后的“猫腻”

今年6月28日,昆仑联通的北交所IPO申请获得受理。令人意外的是,这家公司仅仅在3个月前才从沪市主板主动撤回IPO申请。这一举动不禁让人疑惑:北交所不是有“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限制吗?昆仑联通是如何在短短时间内满足这一条件的呢?

真相是,北交所规则中的“连续挂牌满12个月”并非指截至北交所受理时的挂牌时间,而是指截至北交所上市委审议时的时间。也就是说,昆仑联通只要在正式挂牌新三板后,在北交所上会之前,满足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要求即可。

昆仑联通正是利用了这一时间差,在今年6月20日挂牌新三板,并在北交所受理后,安心等待明年6月20日后的上会时间,以确保满足“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条件。

“连续挂牌满12个月”:虚招还是实招?

昆仑联通的案例暴露了北交所“连续挂牌满12个月”标准的漏洞。这个标准实际上只是一个“虚招”,对公司真正在新三板挂牌交易的时间并无实质性要求。

那么,这个标准设置的意义何在?它对新三板的发展有何帮助?

设置“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标准,本意是为了支持新三板市场,为其引入优质企业,提升市场活跃度。然而,目前的操作方式,却让这一标准成为了一个“摆设”。

为了让“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标准真正发挥作用,笔者建议:

  • 修改标准计算口径: 将“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计算时间改为股票在新三板挂牌之日到公司股票IPO申请被交易所受理之日。
  • 加强审核力度: 严格审查公司在新三板挂牌期间的运营情况,确保其符合北交所的上市标准,避免出现“劣质企业”借此快速进入北交所的情况。

“连续挂牌满12个月”标准的完善,将有助于:

  • 提升新三板市场吸引力: 鼓励更多优质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为北交所输送优质上市资源。
  • 维护市场秩序: 避免出现“逃离A股,快速登陆北交所”的乱象,维护市场公平竞争。
  •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确保进入北交所的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提升市场整体质量。

总结

北交所的“连续挂牌满12个月”标准,本意是为新三板市场引入优质企业,提升市场活力。然而,目前的执行方式却让这一标准形同虚设,难以起到应有的作用。为了让标准真正发挥作用,需要对其计算口径进行调整,并加强审核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新三板市场健康发展,为北交所输送更多优质上市资源。

常见问题解答

1. 为什么要设置“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标准?

设置这一标准是为了支持新三板市场,为其引入优质企业,提升市场活跃度。

2. 昆仑联通是如何在短短时间内满足“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标准的?

昆仑联通是利用了标准的漏洞,通过在北交所受理之前挂牌新三板,并等待上会时满足时间要求。

3. “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标准对新三板市场有何意义?

这一标准旨在鼓励企业在新三板挂牌,为北交所输送优质上市资源。

4. 如何让“连续挂牌满12个月”的标准发挥作用?

修改标准计算口径,将时间改为股票在新三板挂牌之日到公司股票IPO申请被交易所受理之日,并加强审核力度。

5. 完善“连续挂牌满12个月”标准有什么好处?

可以提升新三板市场吸引力,维护市场秩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

6. 北交所的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

北交所未来将继续完善制度规则,提升市场活力,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好的融资平台。

结语

北交所的设立为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也为资本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但要实现市场健康持续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制度规则,杜绝各种“猫腻”,确保市场公平竞争,才能真正实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