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在三一能源装备产业园内,三一硅能株洲5GW 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投产仪式顺利举行。该项目仅用152天完成建设并投产,创造了湖南省10亿元以上项目最快投产的“株洲速度”。
这正是三一集团加速布局光伏业务的一个缩影,也是三一集团All in第三次创业并转型绿色能源产业的重要一环。
三一集团创始人、原董事长梁稳根曾谈及三一集团的三次创业经历,并在“退居幕后”前提出了万亿市值的目标。“1986年,梁稳根带领创业团队,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也就是三一集团的前身,将焊接材料做到市场第一;1994年,三一集团开始第二次创业,从涟源到长沙,从特种材料到装备制造,三一重工完成股权改革,成为全球建机三强。”
如今,三一集团开启第三次创业,加快推进“全球化、数智化、低碳化”战略转型,并全面布局风、光、储、氢新能源产业链及部分核心装备技术。2022年,三一集团正式进军光伏产业,并成立三一硅能。2023年以来,公司进一步加速推进垂直一体化产能建设,推进规模化落地。
关于三一硅能的垂直一体化产业布局的进展,三一硅能方面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临近年底比较忙,数据仍待统计,不便接受采访。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今年三一硅能的光伏业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垂直一体化产能达到5GW,预计组件出货量300兆瓦左右,明年表现会更好一些。
转型的“光伏速度”
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三一集团旗下已坐拥三一重工(600031. SH)、三一国际(00631. HK)、三一重能(688349. SH)三家上市公司,分别主营混凝土机械和挖掘机械等装备制造、矿山装备和物流装备制造、风电机组制造等。截至12月15日,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分别为1085亿元、237亿港元、342亿元。
按照三一集团轮值董事长、三一国际董事向文波在2023年上半年业绩发布会上的表述:“三一集团将未来转型发展的新产业全部布局在三一国际,包括光伏、氢能、电池装备、智慧矿山等,对三一国际未来发展高度重视、高度支持,并且充满希望。”
三一国际2023年半年报显示:“于2022年6月30日,本集团(注:三一国际及附属公司)与三一集团定立协议,购买三一硅能70%的股权及长沙硅展99.9%的合伙权益,长沙硅展持有三一硅能15%的合伙权益,全部由三一集团最终持有。”
作为实际开展光伏业务的主体公司,三一硅能自2022年以来便紧锣密鼓地推进光伏垂直一体化产能建设,并在湖南株洲和山西朔州演绎出超常的“三一速度”。
2022年11月,三一硅能生产的首根单晶硅棒在株洲出炉。同年12月,光伏组件产品下线,自此三一硅能打通了光伏产业链,具备了从拉晶、切片、电池到组件的生产能力,也宣告了公司正式进入光伏产业垂直一体化阵营。
2023年10月,三一硅能5GW株洲基地生产的首片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顺利下线,这标志着N型一体化产业布局正式形成。两个月后,三一硅能株洲5GW N型TOPCon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项目投产。
相比湖南,三一硅能在山西的光伏制造落地速度也同样不慢。2023年9月,三一朔州一期5GW单晶硅项目投产。10月6日,该项目首根单晶硅棒产品下线,这也为未来公司在山西单晶硅棒实现规模化落地奠定了基础。
紧接着,10月27日,三一朔州二期大尺寸超薄单晶硅片项目和三一集团平鲁区整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协议签订。12月9日,三一朔州二期超薄单晶硅片项目首刀硅片成功下线,这也意味着该项目正式进入试生产阶段,为项目量产打下基础。
三一硅能在2023年4月通过官方公众号发布《三一集团稳步进军光伏产业》一文称,三一集团有超过10GW的硅片、电池和组件工厂正在建设中。三一硅能副总经理张淳在接受行业媒体记者采访时称,今年将在中试线基础上完成5GW—10GW的全产业链布局,计划三年完成50GW的全产业链布局(含国内外)。
2023年5月,SNEC第十六届(2023)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SNEC2023”)在上海召开。彼时,三一硅能也首次公开亮相。
三一集团董事、三一硅能董事长代晴华还出席了SNEC2023全球绿色能源领袖对话并发言。“三一集团进军光伏产业,源自对新能源的未来充满信心,当前我们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第四次工业革命叠加第三次能源革命的超级技术窗口期,我们将新能源的转型作为三一集团的第三次创业,对新能源革命充满了期待。”代晴华说。
代晴华还表示:“作为后加入者,我们希望以技术创新来提供光伏行业的更优解决方案,通过国际化的发展,解决全球对新能源需求的一些担忧及布局的不平衡,这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的巨大机会。”
记者注意到,三一集团旗下除了三一硅能布局光伏制造外,三一重能此前也涉足了光伏领域。
2023年9月,三一重能发布公告称,基于战略发展需要,为减少关联交易,在保留自发自用的光伏电站外,将涉及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营管理业务的11家全资子公司100%的股权转让给关联方三一重工。
与此同时,三一重能在10月入股了清电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资料显示,后者为清电集团(含有新能源投资、光伏制造、环保和农业业务)旗下光伏板块,业务覆盖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及硅片全产业链。
三一重能人士告诉记者,目前除自用的厂房屋顶光伏外,公司并没有其他光伏业务。“此前,三一集团旗下有很多事业部建了一些厂房屋顶光伏电站,它们属于三一重能旗下,现在为了减少关联交易,因此划至三一重工。此外,投资清电光伏属于股权投资,投资比例较低,这种动作一般考量产业链公司上市或业务协同,我们看好它的增长前景。”
能否扛过周期风暴?
近三年,在碳中和潮流背景下,光伏赛道变得越发拥挤。《大国光伏》一书记载,截至2022年8月,中国光伏相关企业数量达到49.62万家,仅2022年1—8月就新增9.15万家,同比增长45%。
作为刚入局的跨界者,三一集团选择了垂直一体化制造模式,并投入了最新N型TOPCon电池技术。这也是当下光伏行业的主流趋势。
在垂直一体化模式下,当前光伏新老玩家主要通过直接争抢终端电站项目投资“金主”或中间电站项目承包商销售光伏组件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三一集团在风电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稳定的客户资源,但面对身经百战的光伏巨头们和众多跨界者想要从中分走一杯羹仍面临竞争压力。
据三一硅能消息,SNEC2023期间,三一硅能便签订了国内外订单11.7GW,其中与江西电建达成了5GW的合作意向。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2023年三一硅能的光伏业务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组件出货大约300兆瓦,明年表现会更好一些。不过,这一数据并未得到三一硅能方面的确认。
目前,三一硅能正在加速拓展市场,并逐渐走向激烈的竞赛场中央。比如记者注意到,除了上述与江西电建签订合作意向订单外,三一硅能在2023年10月才进入大唐集团的光伏组件准入供应商目录。2023年11月,在组件招投标中出现了三一硅能的身影。
值得一提的是,三一硅能布局光伏业务之际,恰逢行业进入新一轮的产能过剩周期,行业迎来“史上最强内卷”。
在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下,光伏市场加速进入调整并走向出清。有的光伏企业放缓了投资步伐,甚至暂停了投资。有的光伏企业还出现了减产、停产的现象。
当前最直观的市场表现便是光伏产品跌价。在上游多晶硅价格传导下,目前组件价格一路下跌,年内已出现腰斩。
InfoLink Consulting12月14日的数据显示,当周组件国内182型PERC单面新签价格在0.92元/瓦—0.93元/瓦,少量已开始谈判0.9元/瓦、0.85元/瓦。TOPCon组件价格每瓦在0.9元—1.18元,后续新签订单已经接近0.98元/瓦—1.05元/瓦。
记者了解到,目前三一硅能的TOPCon组件报价处于行业的中间水平,在1元/瓦左右,可根据规模略有调整。
随着光伏价格下行,企业的盈利能力难免承压。10月31日,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在第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光伏组件环节出现直逼1元/瓦的非理性价格,这一价格水平全产业链都很难盈利。即使一体化产业链企业,在1元/瓦的水平上也只能勉强维持。
晶科能源和晶科科技董事长李仙德近期则表示,光伏组件价格即使降至1元/瓦,对于光伏垂直一体化企业来说仍有盈利空间。
不过,当前对于入局时间尚短且产能规模并不靠前的三一硅能而言,实现较好盈利并不容易。
三一国际2023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自收购事项以来,三一硅能截至2023年6月30日已经为本集团贡献0.37亿元的收入及0.22亿元的综合亏损。”
三一硅能光伏业务的发展,仍有待时间的检验。
按照三一集团此前制定的目标,其工程机械、港口机械、煤机矿车业务要成为世界第一,风能装备、新能源商用车、石油装备、电池装备、氢能装备、光伏装备成为中国第一,工业互联网、动力电池、光伏产业、建筑工业化、环保装备、投资协同实现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