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深度调整之下,房地产逐渐回归居住和民生属性。
随着新行业格局的重塑,推动住房高质量交付不仅是房企助力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之举,更是企业提升品牌、获得购房者信赖的重要方式。2023年,“保交楼”工作成果卓然。据住建部数据,截至今年8月初,全国“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总体复工率接近100%,累计完成住房交付超过165万套,首批专项借款项目住房交付率超过60%。
在“保交付”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保障房建设也渐成为市场主角,新型保租房等迭代保障房出炉,未来将为年轻人新市民解决居住后顾之忧。
12月21日,在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住建部党组书记、部长倪虹强调,2024年将做好四大板块、18个方面工作。其中,“保交楼”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加快预售制度改革。同时,会议启动了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三大工程”,稳步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公租房和棚改安置房等建设。
龙头房企“保交付”工作提前完成
2023年,自2022年7月启动的“保交付”工作持续推进。
12月25日,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2023年是“保交楼”的重要节点,上半年监管部门加速推进一系列“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的举措,1月央行新增1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投放,加上2022年下半年投放的2000亿元,累计已推出35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同时提出设立2000亿元“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以及加大“保交楼”专项借款配套融资力度、强化“保交楼”司法保障等相关举措。
强有力的政策、金融支持之下,2023年“保交楼”工作成果卓然。据住建部数据,截至今年8月初,全国“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总体复工率接近100%,累计完成住房交付超过165万套,首批专项借款项目住房交付率超过60%;另据媒体公开报道,截至目前,350万套“保交楼”项目已实现交付超过268万套,交付率超过76%。
以湖南为例,该省累计争取两批共计24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由省国开行和农发行及时审批、发放专项借款,240亿元及时抵达风险项目,加快复工复产,推动竣工交付。湖南省住建厅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湖南省529个专项借款项目已交付房屋21万余套、交付率达到90.3%。
随着各地“保交楼”工作的持续推进,全国房屋竣工面积持续实现正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11月份,全国房屋竣工面积65237万平米,增长17.9%。其中,住宅竣工面积47581万平米,增长18.5%。据亿翰智库预计,全年竣工总量有望回到10亿平方米量级。
作为“保交付”的主力军,房企投身“保交付”,既是行业的底线要求,更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近期,碧桂园方面表示,“保交付”是公司至关重要的企业责任,是楼市的安全底线。今年前11个月,集团已累计交付房屋超50万套,交付量再次稳居行业第一。在碧桂园12月集团管理会议上,碧桂园执行董事杨惠妍指出,2024年碧桂园交付量预计超过40万套。
龙湖方面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2023年1—11月,龙湖共计在全国45座城市的120余个项目,交付了超9.2万套品质房源,其中20%项目实现提前一个月以上交付,总体满意度超90%;截至12月26日,滨江集团全年已交付37个项目,交付项目创历史新高。
1—11月,绿地集团累计实现交付面积约2010万平米、超20万套房屋;绿地香港累计交付21个项目,实现整体交付面积210余万平米,覆盖近1.8万户业主;旭辉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前11月,公司已在全国54城113个项目完成交付超9.4万套;融创官微披露,今年1—11月份,融创中国已交付227个项目,合计约22.7万套、3400万平米,超过2022年全年。此外,中梁控股、远洋集团、正荣地产均实现“保交付”佳绩。
记者注意到,高质量发展背景之下,除按时按质交付外,一些房企还强调“交房即交证”“准现房销售”工作。例如,绿地香港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年内,玉林绿地城、江门绿地公园世家交付即交证;钦州绿地交投中央公园、吴江琥珀半岛、广州杉禾田、江门绿地公园世家提前交付;运东理想城20万方一次性交付,得到了社会和业主的积极好评。克而瑞地产研究中心直言,在市场的变化与竞争压力下,行业发展模式全面回归本质,以产品力提升竞争力的时代全面开启。
临近年底,“保交楼”依然是政策端高度关注的重点。12月21日,全国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倪虹在会上明确,保交楼工作落实属地责任,加强预售资金监管,加快预售制度改革。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华夏时报》记者指出,此提法表明“保交楼”进入攻坚阶段,对资金硬缺口和难度较大的保交楼项目,还要压实地方政府完成保交楼的刚性责任。“而预售制度改革则意味着,全面推进预售和现售并存的开发销售新模式,渐渐向现售模式转型,彻底解决预售制下保交楼甚至烂尾的问题”。
多措并举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
楼市“保交付”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保障性住房建设亦备受各方重视。“十四五”期间,我国计划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870万套(间)。而2023年以来,监管层多次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让更多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实现“安居梦”。
近期,多地陆续公布了保障性住房建设成绩单:2023年,江苏建成11.74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棚改18.85万套;11月初,杭州全市就已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90个、房源7.22万套(间),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截至10月底,上海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累计建设筹措36.3万套(间)、供应19.8万套(间);截至12月12日,重庆市计划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1万套(间),目前全市共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4万套(间),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截至目前,重庆已累计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6.4万套等。
值得一提的是,年内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与供给改革创新也受到广泛关注。
12月21日—22日,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据住房城乡建设部介绍,原有的住房保障体系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为主体;现在则在原有以租为主的住房保障体系基础上,将保障性住房建设分为“配租型”和“配售型”两种保障性住房。其中配租型包括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按“保本微利”原则配售。同时,新一轮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要实施严格的封闭管理,禁止违规将新建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变更为商品住房流入市场,此举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障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近日,国家开发银行福建省分行向福州新区双龙新居保障性住房项目授信2.02亿元,并发放首笔贷款1000万元。据悉,这是全国首笔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开发贷款,将为福州新区保障性住房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除此之外,2022年开始,开发企业和专业长租平台不仅可以参与到保租房建设、运营中,还可推动自身建设或运营的房源纳入地方保租房系统(即“纳保”)。同年,保障性租赁住房被纳入基础设施REITs试点范围,目前已有华润有巢REIT、红土深圳安居REIT、上海城投宽庭REIT等多个项目正式上市。一些城市则在尝试用新模式提供保障房。例如,11月底,太仓市开展商品房“以旧换新”,市民可将符合条件的二手房出售给国企,再置换国企制定的新房,而购回的旧房可改造为人才公寓和保障房。
分析人士认为,“三大工程”将是2024年政策发力主要方向,预计对稳投资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会对销售恢复、稳定预期起到积极作用。
亿翰智库研究总监于小雨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新房销售面积和新开工面积有可能继续下降,在这个时候启动保障房的规划建设,可能会成为对冲房地产市场下行的重要力量。
曹晶晶表示,随着“三大工程”的推进,预计保障房建设将在2024年取得一定进展,为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积累更多实践经验。“随着配售型保障房政策不断落实,未来对商品住房市场的限制性政策预计将减少,市场和保障的关系将会逐渐理顺,商品住房能够逐渐回归商品属性。”
其进一步建议,随着房地产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房地产企业也要顺应时势变化,合理调整策略。一方面,可以把握保障房开发建设的机会,为政府提供代建服务;另一方面,要顺应住房供给体系的变化,适时调整产品策略,提升产品力与服务力,更好地满足改善性住房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