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2-2023年的情况来看,影响国际经济形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是新冠疫情对全球产业链的冲击,凸显供应链安全问题。自从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全球的投资贸易受到严重冲击,一度出现供应链断裂的情况。由于疫情影响所导致的生产、贸易的变化,商品流通遇到的困难,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受到阻碍。
其次,世界陷入前所未有的能源危机,凸显能源安全问题。全球用于生产能源的大部分原材料价格都非常高。因为能源收费大幅增加,生产的产品变得昂贵,冶炼厂的成本上升,金属价格也受到能源价格上涨的影响。
第三,全球性通货膨胀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凸显经济安全问题。2021年以来的全球通货膨胀受大宗商品价格和能源价格上涨影响很大。其传导机制是:能源价格上涨,供应链断供,导致通货膨胀,引致生产下降,能源供给不足导致企业生产运能不足,又导致跨国公司投资意愿的下降,跨国公司全球布局发生变化。其中,乌克兰危机爆发对大宗商品价格和能源价格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第四,乌克兰危机导致全球金融市场震荡,凸显金融安全问题。2022年2月起俄罗斯在乌克兰实施“特别军事行动”以来,美欧等国对俄罗斯进行金融制裁,造成俄罗斯金融市场大幅动荡,西方资本纷纷撤离,同时造成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大宗商品市场价格飙升。乌克兰危机尚未结束,巴以冲突又显现,进一步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和国际投资的碎片化。这一趋势体现在贸易和投资领域,表现为全球供应链的区域化和缩短。
第五,全球气候治理面临实践困境,凸显气候安全问题。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经济体,有合作也有分歧。同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世纪疫情,再加上乌克兰危机,发达经济体内部也不再是铁板一块。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纪疫情、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目前的世界经济新格局无疑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面临着新风险,不过,也充满了新机遇。全球经济新格局下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和特征正在出现新的变化。主要包括:全球经济治理的机制正在从一中心向多元化转变;全球经济治理的范围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拓展;全球经济治理的规制开始从国际向国内延伸;全球经济治理的两种模式(西方模式和中国模式)从碰撞、对话、互动趋向磨合。
在全球经济新格局下,2023年中国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来源于两个方面:美联储新一轮加息的外溢效应,以及欧美对华投资限制进一步升级。不过2023年,中国也面临了一系列新机遇,主要包括:中国以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助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金砖国家的历史性扩员将促进金砖合作机制转型升级。
展望未来的世界经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10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2023年的3.0%和2024年的2.9%;预计全球通胀率将从2022年的8.7%稳步降至2023年的6.9%和2024年的5.8%。总体来看,大多数国家的通胀形势预计到2025年才能回到目标水平。
可见,未来的世界经济虽然具有不确定性,但已具有一定的复苏迹象。
(作者为上海社科院世经所副所长,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本文节选自作者在上海市国际关系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上的发言。)